电力电缆线路敷设工程施工工艺发表时间:2020-09-18 09:43 1. 直埋敷设工程 1.1直埋电缆沟槽开挖 工艺标准 (1) 通过收资,了解电缆所经地区的管线或障碍物的情况,并在适当位置进行样沟的开挖,开挖深度应大于电缆埋设深度。 (2) 按电缆路径开挖沟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自地面至电缆上面外皮的距离,不小于0.7m,35kV及以上为1m。 2) 穿越道路和农地时分别为1m和1.2m。 3)穿越城市交通道路和铁路路轨时,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并采取保护措施。 4)在寒冷地区施工,开挖深度还应满足电缆敷设于冻土层之下,或采取穿管等特殊措施。 设计要点 沟槽转弯半径满足电缆敷设允许*小转弯半径要求。 施工要点 (1)沟槽开挖前应进行围护工作。 (2)电缆敷设工程必须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在敷设电缆前要挖掘足够数量的样洞,查清沿线地下管线和土质情况,以确定电缆的正确走向。 (3)样沟深度应大于电缆敷设深度。 (4)开挖路面时,应将路面铺设材料和泥土分别堆置,堆置处和沟边应保持不小于300mm通道。堆土高度不宜高于0.7m。 (5)对开挖出的泥土应采取防止扬尘的措施。 (6)在山坡地带直埋电缆,应挖成蛇形曲线,曲线振幅为1.5m,以减缓电缆的敷设坡度,使其**点受拉力较小,且不易被洪水冲断。 监理要点 (1)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沟槽的围护工作,要求围护到位,特别是有路人行走的地段,更要加强安全围护,防止有人员不慎跌入沟槽内。 (2)查看样洞开挖情况,检查样洞深度大于电缆敷设深度。 (3)开挖路面时,巡视检查堆土高度符合要求,与沟边保持一定距离,堆土不会回落到沟槽里。 1.2直埋电缆敷设 工艺标准 (1) 直埋于地下的电缆上下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两层电缆保护板,第二层保护板必要时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加以保护,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然后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加以保护。也可把电缆放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槽盒内后填满砂或细土,然后盖上槽盒盖。为识别电缆走向,宜沿电缆敷设路径设置电缆标识。 (2) 电缆穿越城市交通道路和铁路路轨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3) 电缆排列整齐,弯度一致,电缆同路径顺行敷设时电缆在转弯处不应出现交叉。 (4) 电缆在敷设过程中无机械损伤。直埋电缆接头盒外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 (5)电缆穿波纹管敷设时,应沿波纹管顶全长加盖保护板或浇筑厚度不大于100mm的素混凝土,宽度不应小于管外两侧各50mm 设计要点 电缆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l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建筑物时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下,当条件受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 施工要点 (1)电缆敷设前,在线盘处、转角处搭建放线架,将电缆盘、牵引机和滚轮等布置在适当的位置,电缆盘应有刹车装置。 (2)电缆应有牵引头,机具敷设时,应在牵引头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丝绳之间安装防捻器。牵引强度符合验收规范中的要求,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处应采取保护措施,有专人监护并保持通信畅通。 (3)电缆敷设后覆土前通知测绘人员对已敷电缆进行测绘 (4)电缆与其它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或规程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5)电缆搭接必须在直线部位,应尽量避开积水潮湿地段。 (7)电缆敷设完毕后,必须检查电缆端部并做密封处理,防止进潮。 (8)电缆敷设应排列整齐,尽量避免交叉。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内、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人井内等地方,电缆上应装设标志牌,标志牌填写应齐全清晰。 监理要点 (1)电缆敷设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进场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无损伤、电缆盘数量应正确。 (2)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 (3)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无损,并能正确使用。 (4)巡视检查电缆在敷设后电缆表面距离对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 1.3回填土 工艺标准 (1) 盖板上铺设防止外力损坏的警示标识后,在电缆周围回填较好的土层或按市政要求回填。 (2)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回填料的压实系数一般不宜小于0.94,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或其他硬质物。 设计要点 回填土的土质应对电缆外护层无腐蚀性。 施工要点 (1)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不应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2)为了防止电缆遭受外力破坏,在电缆保护盖板上铺设塑料警示带。 (3)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监理要点 (1)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并分层夯实。 (2)巡视检查回填土质量,不得掺大石块、冻土块、冰雪回填。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 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 (3)巡视检查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夯实应均布坑口全部面积,夯实密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巡视检查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 50m~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2. 电缆排管敷设工程 2.1 电缆穿管敷设 工艺标准 (1) 交流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并符合环保要求。 (2) 排管通道所选用的排管内径D(mm)宜不小于1.5d(电缆外径,mm)并不易小于150mm。同一段排管通道的排管内径不易多于两种。 (3) 电缆敷设时,电缆所受的牵引力、侧压力和弯曲半径应根据不同电缆的要求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 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采取保护措施。 (5) 110kV及以上电缆敷设时,转弯处的侧压力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无规定时不应大于3kN/m。 设计要点 (1) 排管所需孔数除按电网规划敷设电缆根数外,还需有适当备用孔供更新用。 (2)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 (3)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 施工要点 (1)排管建成后及敷设电缆前,对电缆敷设所用到的每一孔排管管道都应用相应规格的疏通工具进行双向疏通。 (2)清除排管内壁的尖刺和杂物,防止敷设时损伤电缆。 (3)疏通检查中如有疑问时,应用管道内窥镜进行探测,排除疑问后才能使用。 (4)电缆敷设前,在线盘处、工井口及工井内转角处搭建放线架,将电缆盘、牵引机、履带输送机、滚轮等布置在适当的位置,电缆盘应有刹车装置。 (5)电缆应有牵引头,如没有,则在敷设前应制作牵引头并安装防捻器,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采取保护措施,有专人监护并保持通信畅通。 (6)电缆敷设后,按设计要求将工井内的电缆固定在电缆支架上,并将排管口封堵好. (7)工作井内的电缆进入排管前,宜在电缆表面涂中性润滑剂。 (8)敷设电缆时,在排管口设置管口保护喇叭以保护电缆。 监理要点 (1)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进场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无损伤、电缆盘数量应正确。 (2)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 (3)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无损,并能正确使用。 (4)巡视检查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 (5)巡视检查排管口封堵应严实。 3. 隧道电缆沟工作井敷设 3.1电缆隧道/电缆沟敷设 工艺标准 (1) 电缆应排列整齐,走向合理,不宜交叉。电缆敷设时,电缆所受的牵引力、侧压力和弯曲半径应符合GB 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2) 110kV及以上电缆施工前应逐段编制电缆敷设方案,并对牵引力、侧压力进行计算。 (3)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过路管口、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设计要点 (1) 电缆隧道净高不宜小于1900mm。 (2)除控制电缆外,每档不宜超过3根。 (3)电缆敷设时转弯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小弯曲半径。 施工要点 (1)电缆输送机与滑车搭配使用,根据电缆的型号、规格选取电缆输送机与滑车。 (2)一般每隔20米左右放置一台电缆输送机,每隔3~4米放置1个滑车。 (3)在隧道内拐弯、上下坡等地方应额外增补电缆输送机,并加设专用的拐弯滑车。在比较特殊的敷设地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电缆输送机。 (4)全部机具布置完毕后,试运转应无问题。 (5)电缆盘处设1~2名有丰富经验人员负责施工,检查外观有无破损,并协助牵引人员把电缆端头顺利送到井口下。 (6)电缆盘应配备制动装置,它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使电缆盘停止转动,有效的防止电缆受损伤。 (7)敷设过程中,局部电缆出现余度过大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后方可继续敷设,防止电缆弯曲半径过小或撞坏电缆。 (8)电缆敷设的速度要求6m/min。 (9)电缆线路的裕度按照设计要求预留。 (10)电缆敷设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将电缆固定在电缆支架上,如采用蛇行敷设应按照设计规定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固定。 监理要点 (1)电缆输送机与滑车搭配使用,根据电缆的型号、规格选取电缆输送机与滑车。 (2)一般每隔20米左右放置一台电缆输送机,每隔3~4米放置1个滑车。 (3)在隧道内拐弯、上下坡等地方应额外增补电缆输送机,并加设专用的拐弯滑车。在比较特殊的敷设地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电缆输送机。 (4)全部机具布置完毕后,试运转应无问题。 (5)电缆盘处设1~2名有丰富经验人员负责施工,检查外观有无破损,并协助牵引人员把电缆端头顺利送到井口下。 (6)电缆盘应配备制动装置,它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使电缆盘停止转动,有效的防止电缆受损伤。 (7)敷设过程中,局部电缆出现余度过大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后方可继续敷设,防止电缆弯曲半径过小或撞坏电缆。 (8)电缆敷设的速度要求6m/min。 (9)电缆线路的裕度按照设计要求预留。 (10)电缆敷设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将电缆固定在电缆支架上,如采用蛇行敷设应按照设计规定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固定。 电缆刚性固定 工艺标准 (1)两个相邻夹具间的电缆受自重、热胀冷缩所产生的轴向推力作用或电动力作用后,不发生任何玩去变形。 (2)固定金具的数量需经过核算和验证,相邻夹具的间距L宜符合设计规程要求。 设计要点 (1)电缆明敷时,应沿全长采用电缆支架、桥架、挂钩、或吊绳等支持与固定。 (2)电缆支架和夹具应满足使用性、安全、耐久性的要求。 (3)选用非磁性铝合金夹具隔断磁环路,以减少涡流和磁滞损耗导致的电缆局部发热。 施工要点 (1) 水平敷设时,在终端、接头或转弯处紧邻部位的电缆上,应设置不少于1处的刚性固定。 (2) 在垂直或斜坡的高位侧,宜设置不少于2处的刚性固定。 (3) 固定电缆用的夹具应具有表面平滑、便于安装、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适合使用环境的耐久性特点。 (4) 交流单芯电缆的刚性固定,宜采用铝合金等不构成磁性闭合回路的夹具。 (5) 夹具数量符合计算要求,电缆支持点间距离符合验收规范要求。固定夹具的螺栓、弹簧垫圈、垫片齐全,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 监理要点 (1)巡视检查电缆的固定情况符合设计要求,电缆与夹具间要有衬垫保护,个别地方支架过短应加装延长支架。 (2)检查螺栓的紧固情况,卡具两边的螺栓要交叉紧固,不能过紧或过松。 3.3 电缆挠性固定 工艺标准 电缆在受热膨胀时产生的位移,对电缆的金属护套不致产生过大的应变而缩短寿命。 设计要点 (1)电缆明敷时,应沿全长采用电缆支架、桥架、挂钩、或吊绳等支持与固定。 (2)电缆支架和夹具应满足使用性、安全、耐久性的要求。 (3)选用非磁性铝合金夹具隔断磁环路,以减少涡流和磁滞损耗导致的电缆局部发热。 施工要点 (1) 挠性固定电缆用的夹具、扎带、捆绳或支托架等部件,应具有表面光滑、便于安装、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适合使用环境的耐久性特点。 (2) 电缆敷设在工井的排管出口处可作挠性固定。 (3) 竖井内的大截面电缆可借助夹具作蛇形敷设,并在竖井顶端作悬挂式,以吸收由热机械力带来的变形。 (4) 市政桥梁敷设的电缆优先选用铝护套,以降低桥梁振动对电缆金属护套造成的疲劳应变,敷设方式可参照排管或隧道,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虑电缆热伸缩的同时,还需考虑桥梁的伸缩,在桥梁伸缩缝处、上下桥梁处必须采取挠性固定,或选用能使电缆伸缩自如的排架(伸缩弧)。 (5) 电缆蛇形敷设的每一节距部位,宜采用挠性固定,以吸收由热机械力带来的变形。每3~5m可采用具有一定承载力的尼龙绳索或扎带绑扎固定电缆,绑扎数量需经过核算和验证。 (6) 挠性固定方式其夹具的间距在垂直敷设时,取决于由于电缆自重下垂所形成的不均匀弯曲度,一般采用的间距为3~6m。当为水平敷设时,夹具的间距可以适当放大。 (7) 不得采用磁性材料金属丝直接捆扎电缆。 监理要点 (1)巡视检查电缆的固定情况符合设计要求,电缆与夹具间要有衬垫保护,个别地方支架过短应加装延长支架。 (2)对电缆在转弯处时进行查看,应有垫铁保护。 (3)巡视检查电缆固定在过渡支架上是否稳定,过渡支架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4)巡视检查电缆蛇形敷设的波节波幅符合设计要求。 (5)检查螺栓的紧固情况,卡具两边的螺栓要交叉紧固,不能过紧或过松。 3.4电缆蛇形布置 工艺标准 (1)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共同沟或桥体箱梁内敷设时应采用蛇形布置,即在每个蛇形弧的顶部把电缆固定于支架上,靠近接头部位用夹具刚性固定。 (2)电缆蛇形布置的参数选择,应保证电缆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轴向应力无损电缆绝缘,不致对电缆金属套长期使用产生疲劳断裂,且宜按允许拘束力条件去认定。 (3)水平蛇形布置时,宜在支撑蛇形弧的支架上设置滑板。 (4)三相品字垂直蛇形布置时除在每个蛇形弧的顶部把电缆固定于支架上外,还应根据电动力核算情况加必要的绑扎带绑扎 设计要点 (1)蛇形弧部位的弯曲半径应满足电缆的设计要求。 (2)蛇形转换成直线敷设的过渡部位,宜采取刚性固定。 施工要点 (1) 电缆进行蛇形敷设时, 必须按照设计规定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电缆固定。 (2) 波幅误差±10mm。 (3) 宜使用专用电缆敷设器具,并使用专用机具调整电缆的蛇形波幅,严禁用尖锐棱角铁器撬电缆。 (4) 电缆的夹具一般采用两半组合结构,并采用非导磁材料。 (5) 电缆抱箍固定电缆时,橡胶垫要与电缆贴紧,露出抱箍两侧的橡胶垫基本相等,抱箍两侧螺栓应均匀受力,直至橡胶垫与抱箍紧密接触,固定牢固。 (6) 电缆抱箍或固定金具尽量和电缆垂直。 (7)电缆和夹具间要加衬垫。沿桥梁敷设电缆固定时,应加弹性衬垫。 监理要点 (1)对电缆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巡视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 (2)电缆蛇形敷设后,巡视检查电缆无悬空或固定不稳。 4. 电缆登塔/引上敷设工程 4.1 电缆登塔/引上敷设 工艺标准 (1) 电缆登杆(塔)应设置电缆终端支架(或平台)、避雷器、接地箱及接地引下线。终端支架的定位尺寸应满足各相导体对接地部分和相间距离、带电检修的安全距离。 (2) 电缆敷设时*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3) 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夹具。登塔电缆夹具开档一般不大于1.5m。 设计要点 (1)电缆于隧道内引上终端塔时,用引上支架固定。 (2)电缆出地面后,地面埋管应进行防水封堵。 施工要点 (1)需要登塔/引上敷设的电缆,在敷设时,要根据杆塔/引上的高度留有足够的余线,余线不能打圈。 (2)单芯电缆的夹具一般采用两半组合结构, 并采用非导磁材料。 (3)电缆在终端塔引上敷设固定时,固定金具与终端塔的连接位置应设置元宝铁连接装置,保证电缆引上弯曲度。 (4)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按照设计要求将电缆在终端塔上用固定金具连续固定好。 监理要点 (1)电缆敷设前,对进场电缆型号、外观、盘数量进行检查,电缆型号应符合本工程设计要求,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电缆数量应正确。 (2)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敷设使用机具应合格,无损坏。 (3)电缆敷设前,巡视检查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不损,并能正确使用。 (4)查看电缆敷设时*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保护管安装 工艺标准 (1) 在电缆登杆(塔)处,凡露出地面部分的电缆应套入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加以保护。 (2) 露出地面的保护管总长不应小于2.5m,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 (3) 单芯电缆应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的保护管。 (4) 保护管埋地部分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5) 保护管上口应做好密封处理。 (6)保护管应做好防盗措施。 设计要点 (1)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 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塑料电缆管应有满足电缆线路敷设条件所需保护性能的品质证明文件。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埋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 (2)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施工要点 (1)35kV 及以上电缆保护管宜采用两半组合的电缆保护管,并采用非铁磁性材料。110kV以上电缆保护管一般采用非再生材料的PVC材料,保护管直径为200mm,厚度不小于8mm。 (2)金属保护管断口处不得因切割造成锋利切口、不得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屑残留于管内。金属保护管端口应均匀涨成光滑喇叭口(喇叭口外径为保护管外径的1.1倍),避免金属管断口割伤电缆外护层。 (3)保护管上口用防火材料做好密封处理。 (4)保护管固定螺丝应拧紧打毛或采取其他防盗措施 (5)保护管埋地位置回填土应夯实。 监理要点 (1)对保护管埋地部分进行查看,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2)巡视检查保护管上口已做好密封处理。 |